掌上濟寧訊 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貫穿于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扛牢主責主業,強化便民利企舉措,傾力傾情服務企業群眾,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著力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保障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行動。
一、立足服務營商,助企紓困解難,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把為企業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政務服務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從服務制度供給側入手,緊扣市場主體急難愁盼的“負面清單”,凝心聚力破除行政審批改革機制性難題,努力當好勤跑務實的“店小二”,為民為企排憂解難辦實事。一是攻堅流程再造,干出投資項目審批加速度。實施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打通開工前“最后一公里”。聚力“簡環節、減材料、壓時限、優服務、降成本”,打造“承諾制+零收費+不見面審批”的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新模式。創新實施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前“零收費”改革,通過政府統一評估、實施告知承諾、強化跟蹤核查,大幅壓減企業開工成本,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典型做法被國務院簡報刊發并向全國推廣。在全省率先推出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將量大面廣、投資規模小、技術方案簡單、建設內容單一的村莊建設項目開工審批時限壓縮至18天;對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新建、改擴建項目,企業取得用地,滿足條件后投資方承諾即開工;對用地紅線內服務本項目的承諾到期拆除的臨建設施,實行備案制管理。二是發力同權改革,確權賦權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笆锌h同權”改革,賦予縣級行政審批部門市級同等權限,將便民服務觸角進一步下沉延伸。綜合運用直接下放、服務窗口前移和下放實質性審核權等放權方式,積極推進確權賦權工作,將量大面廣、與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確認、其他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改革范圍,全力滿足企業、群眾“就近、便利、高效”的辦事需求。目前,除受上級委托行使的11項行政許可和涉密事項外,其余236項行政許可全部下放至縣市區(功能區)。三是強化數字賦能,智慧審批服務觸手可及。開發建設全市企業電子印章公共服務平臺,推出43個應用企業電子印章的全程電子化事項。圍繞全流程在線服務,梳理出50個全程電子化事項,其中,“印刷企業接受委托印刷備案”全程電子化為全國首創,“醫療廣告審查”全程電子化、“助殘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企業開辦實現“一窗受理、一表填報、全程網辦”,全程電子化率達到95%以上,個體工商戶、內資自然人有限責任公司商事登記實現“秒批”。
二、立足群眾需求,深化便民舉措,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政務服務專項行動。堅守為民服務初心,精準保障不同類別群眾的個性化、多樣化辦事需求,加強硬件設施、提高軟件質量,全面提升大廳服務公眾的覆蓋面、主動性與實效性,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落地見效。一是配齊配足硬設施。合理設置大廳設施,持續優化功能布局。在為辦事群眾提供直飲水、免費WIFI、手機加油站等便利設施的基礎上,維護升級無障礙通道、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在大廳顯著位置,放置老花鏡、醫藥箱、輪椅等便民用品,滿足更多群眾的個性化需求。在大廳布設急救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并選派3名工作人員參加“紅十字護員”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為辦事群眾提供全方位溫馨服務。二是用心服務辦事群眾。從“我是辦事群眾”的角度出發,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組建有愛心、懂業務、高素質的幫辦代辦服務隊伍,為行動不便、運用智能化手段存在困難的群眾提供“優先等候、專人引導、全程幫辦”的一條龍服務,實現服務人群全覆蓋。三是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對省級重點項目、全市掛圖作戰一級項目、星標項目等重大工程,提供上門服務,“一項目一流程”,制定專屬材料清單,推動重大項目審批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變“坐等審批”為“現場服務”,一線保障我市“兩環八聯、井字形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全力服務市公共衛生“五大中心”等重點公用工程。今年以來,累計為困難群眾、各類企業上門辦理業務335次,辦結率100%。
三、立足日??荚u,精準“把脈”群眾辦事難題,在群眾評價中檢驗“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成效。政務工作千萬條,為民服務第一條。推動“好差評”制度與現行考評機制深度融合,服務質量更大限度地交給服務對象評判,真正做到政務服務讓群眾參與、由群眾監督、受群眾評判,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新成效。一是堅持窗口服務制度化。按照“六個標尺”“三個導向”標準,對照干部隊伍建設“四看”要求,制定并實施考核管理辦法。明確考核細則,實現所有審批服務“可檢驗、可評估、可考核”。緊緊圍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及暗訪督查,確保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各項制度落到實處。二是堅持“好差評”管理常態化。圍繞服務評價、實時上報、差評核實、整改反饋等環節,加強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結果的分析運用與結果公開。指導督導各縣區將鄉鎮(街道)政務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全部納入“好差評”評價對象,切實將群眾和企業滿不滿意、高不高興、受不受益作為最根本的檢驗標準。今年以來,獲得群眾評價1562萬余條,“以評促優”“以評促改”“干群互動”效果明顯,有效推動全市窗口政務服務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三是堅持正向激勵規范化。以優服務、優質量、優效能、辦實事為標準,重實績嚴考核,抓窗口樹典型,規范開展紅旗窗口、服務標兵評選工作,加大評優評先工作力度。通過正向激勵,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為民服務、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今年以來,表彰紅旗窗ロ19個、服務標兵76名,營造了“人人爭上游,個個辦實事”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