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因為時間而存在,也因為時間而毀滅。在一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確可以帶來一些成長,比如工作,但同時也可以帶來一些其它方面的損失,比如親情。
很有幸,2019的1月3日,命運給了我一次踩剎車的機會,于是就有了一些閑余的時間,當然,也有可能不止一些,而是很多閑余時間的開始。
有了時間,就可以做想做的事兒。這不,這幾天我做了兩件有意思的事兒。
第一件,是我說服老婆,將她做的一款小酒的價格,從一箱190.08元,上調了5分錢,至190.13元。她起初不理解,我調笑她,這個數字與上面那個日期一樣,我要慶祝一下在她的公司再就業。(戳以下鏈接了解:春節中酒嘛的幾種應用場景)
第二件,我要回一次久違的故鄉,去看一下老家的親戚。那里雖然不遠,以為什么時候想去,就立馬可去,但就是這樣竟至沒去。
話題岔開一下,前段時間見一化妝品廣告,說用了以后能給人帶來逆生長的效果。我心說真會誑人。須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臉上長了皺紋,拿粉蓋一下就算逆生長了?扯蛋。不過,這個廣告也給我帶來一些認識上的提升。引發了我一個思考。一個人逆生長是不可能,但能不能逆生活呢?
逆生活,也許你沒有聽過這個詞吧!嘿嘿,這也是我發明的。在我的想象里。人生到了某一個階段,我們停下來。再倒回去。把自己過去想做,而沒有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比如說,小時候沒讀好書,現在我們再去讀一下。小時候,初中抄小學的作文,現在我們花點心思再習作一下。小時候,那個同桌的你......這個算了吧!
逆生活,總得有個原點吧!5歲之前,都算是在娘胎里,沒有什么記憶。6歲時,我就有了扯著媽媽的衣角回老家的印象了。正因如此,我才覺得今天回老家特別的有意義。
我的老家,在微山湖里的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上,名叫南陽鎮。(放首歌,讓你知道微山湖名氣有多大)
離我家魚臺縣大約十二三公里。走8公里旱路,再走幾公里水路就到了。不要看就這十來公里路。在40年前,走一趟極不容易。8公里的旱路靠腳,媽媽拉著小小的我,還要挎一籃白面饅頭,走一走停一停,常常累得我哭。到了旱路結束,就要乘公家的小客船,船票也是要盤算的一筆費用。待船行8、9里,到了南陽的公社碼頭。還要再走4、5里地才能到家。
我最盼望的就是船到碼頭后,媽媽為了讓我更有力氣走路,總是獎賞似的,在公社門口賣螺絲的小攤上,花5分錢買一碟紅皮五香大螺絲,用一根兩頭尖的蘆葦棒將厚厚的螺肉挑出來,放在醋里一醮再吃,那個美味,回憶起來,這一口正是愿意走7、8公里的基本動力。
吃完螺絲,就到依依不舍的看著螺絲攤離開了。那是沒有吃夠,可是也沒有錢能讓我吃夠。就只能在小路拐彎以后,才放棄了回頭。能夠感到,每到這時,媽媽的腳步就會有些加快?,F在知道,那是她歸心似箭。家里有我的姥姥,那是她的媽媽。
三、四里過后,就到了北堤,總能看到街口某人,飛一般的竄到姥姥家,然后大喊:我的娘(帶著驚異的長音),你家老趙(媽媽姓李,但習慣稱夫姓)來了,再然后就是一大家人,呼啦啦迎了上來,大妗子、二妗子、三妗子。大表哥、二表哥......激動的握手,搶著提東西。是這樣,那時沒有通信手段,你來走親戚,親戚并不知道,不象現在,方便到放個屁恨不得都能放到朋友圈去。
大人的寒喧是有節奏的,有好一陣子。我卻直會找姥姥依偎。姥姥早年勞作,導致視力不好,因此就會摸我的頭,看我是否又長高了??上?,我那時太矮,老是不長,姥姥就說是心眼給壓住了。
湖里人家,總要養一些鴨鵝。我最驚異的就是看鵝蛋,因為鵝蛋和平時看到的雞蛋比起來,個頭太大了。而看完以后,姥姥總會安排給我煮一個(當年是奢侈品)。因此,我那時覺得姥姥是天下最好的姥姥。
等吃完鵝蛋,我就不偎姥姥了,眾表哥就成了我的伙伴。一起去釣魚。那個時候,微山湖里的魚多的數不清。餐條總在水面上很快的浮游、鯽魚、胖胖的肉厘姑、身上有紅藍著色,在水里老翻著肚皮晃的死逛片、甚至五節腿的大蝦,在一眼可望幾米深的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我們那時釣魚,不用魚竿、魚鉤。就用一根縫衣線,拴上一根蚯蚓,丟到水里,就能看到魚來搶著咬??吹侥骋粋€魚最終搶到,以拖著蚯蚓跑的時候,用手一提線,魚就上來了。當然,這種釣法上來的多是小魚,以肉厘姑為主。那時候釣魚就是樂趣,湖里的人不缺魚。
除了釣魚,就是捉迷藏,這個故事也不講了,有差別的是,在其它地方捉迷藏是藏在草垛或者某個樹林。而在南陽捉迷藏,多是藏在葦垛里。蘆葦是漁家的生產資料,也是生活用品,燒火做飯全靠它。漁民所謂的田,就是蘆葦田。蘆葦田在微山湖里,可謂是浩浩蕩蕩。每到秋天,家里力氣大的就會去騸(shan)蘆葦,用的是一種巨型鐮刀,名字叫做騸(不確定是這個字)。大人拿在手里,用力的掄圓。一下就是一大片,巧妙的是,被割斷的蘆葦倒在騸面上,又被順勢的放在了船上??雌饋?,特別的流暢,象是勞動者的舞蹈。
在老家,我最喜歡的是水,因為那水清,無論多深,總能見底。雖然我小時是長在船上,常常見水。但還是喜歡老家的湖水。因為那水太清了,清到你看一眼就想跳下去。真的,我總有這種感覺。我覺得自己有強烈的親水傾向。以至后來,到其它地方去旅游,看到清澈的水也會有這種想法。古人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沒想到我這么愚蠢也犯上了這個毛病。
清清的湖水,自然長清潔的東西。在湖里,最干凈的就算蓮了。老家的湖里。蓮葉、蓮蓬就象山里的野花草。太多了。平時打魚生產,路過的河道里全是蓮。隨手動一下,一個蓮蓬就到了手里。根本不稀罕。蓮有紅、有白?;ú灰粯?,結出的藕也不一樣。紅蓮藕面一些,適合煮制。白蓮藕脆一些,適合涼拌。老家人說,吃藕會長心眼。我不喜歡吃藕,到現在也是這樣。因為心眼把我壓得不長個了,是我一生的損失。
如上這此回憶,這些年不斷牽著我的心,我甚至想過,等條件成熟,就回老家開一片臨水的小客棧,用互聯網招攬些雅客,每日與顧客聊聊天,然后再寫寫文章講講他們的故事。間或釣釣魚,有推卻忙時候,練些閑功夫。但愿有一天,能實現它。
今天太晚了,回憶還沒寫完。今天的行程先上幾張圖,改日再給大家分享。
駕船是我的老本行
八十歲的二妗
73歲的三妗
以下看生態,數不清的野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