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表彰暨爭創營商環境創新改革示范區推進會。這次會議,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信號鮮明,導向清晰,釋放出強烈信號:在全市上下營造大抓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讓全社會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號召激勵全市上下以營商環境的新面貌,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濟寧“金字招牌”。
近年來,我市瞄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南下北上學習先進經驗,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內的勇氣,先后推出系列改革措施,營商環境逐步邁入全省前列。一是營商環境評價成績連年攀升,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居全省前3位,特別是2020年,代表山東參加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取得全國第24名的好成績,政務服務指標、政府采購指標進入全國標桿城市,分別位列全國第9位和第18位。二是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涌現出一批改革創新工作亮點。營商環境已經成為濟寧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我市招商引資、對外交往、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群眾和企業的期盼相比,我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與投資、項目、人才等生產要素相比,營商環境建設是一項更為龐雜繁重的系統性工程,但只要久久為功、各點擊破、逐步優化,就能形成“磁場效應”,集聚更多優質高端要素,為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因此,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再出發的歸零心態,進一步解放思想、高點定位、勇爭一流,充分認識營商環境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對標一流,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優化營商環境,持續為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既要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硬環境”上下功夫,更關鍵的是要在政策支持、優化服務、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下大力氣,充分發揮“店小二”式服務職能。要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任務,進一步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加強監管的“加法”和服務優化的“乘法”,在制度、流程、模式上敢于“打破常規”,對各類手續辦理流程再改造、環節再歸并、時限再壓縮,對企業服務事項“全公開、全上網、全透明、全公示”,讓“跑一次”為上限、“不用跑”為常態,為企業發展和群眾辦事提供最大便利。要刀刃向內,打通政策和企業之間的“腸梗阻”,打破各種“玻璃門”“旋轉門”,重點解決營商環境的痛點難點問題,特別是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便利度,在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融資信貸、生產運營、退出市場5大方面,落實好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等便利化措施,進一步優化企業開辦手續,規范項目審批服務流程,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辦事便利度,打通為企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聚焦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檢驗作風、提升能力的“試金石”,敢于思想破冰、敢于改革創新、敢于擔當作為,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以釘釘子精神持續發力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營造一流環境、塑造一流形象、創造一流業績,推動濟寧實現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