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禮讓行人”是城市文明秩序的一個縮影。從表面上看,斑馬線界定的是人與車之間的先后次序,但實際上協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構建的是整個城市的文明秩序??雌饋硎擒囎屓?,實際上是人讓人。車上的人讓車外的人,為的是行車的規矩,為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斑馬線”是安全線,也是文明線。與汽車相比,行人顯然是弱勢群體。事實上,駕駛員在進行駕照考試的時候,無論理論學習還是路考,都必須對斑馬線前“一慢二看三通過”的《道路安全交通法》法規了熟于心,這不僅是交規的硬性要求,也反映出駕駛員的安全文明駕駛意識與自我道德約束水平。但恰恰這個近乎“常識”的規定,被許多駕駛員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雖然從通行效率上來講,禮讓斑馬線所做的改變并不大,但讓行人感受到了尊重與珍視,同時,司機也以平和的心態開車,傳遞的是一種人文精神與道德文明。實際上,城區并不是一個適合開快車的區域。人多、車多、紅綠燈多,在這樣的空間里,開得快有時反而更慢——那些開車搶道、加塞的人原本都想開得更快一點,結果造成了擁堵。在市區開車,不能講快慢,要講有序,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就是讓生活更加有序的一種方式。
生命只有一回,無論是“趕時間”“沒注意有人”還是“行人不讓我,我為什么要讓他”,都不應當成為駕駛員不禮讓行人的理由??梢赃@樣說,在生命安全面前,機動車作任何“妥協”都是值得且必要的。同樣,放慢節奏、文明禮讓,不僅有利于行人,也有利于開車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人與車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禮讓與被禮讓者每一天都互換著角色,因此,照顧別人就是照顧自己,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斑馬線本質上是城市交通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要實現各種因素的和諧統一,文明引導與規則約束不可或缺,也離不開硬件設置的科學化人性化。
城市文明,可以始于斑馬線,但不能終于斑馬線。無論是在斑馬線上還是斑馬線外,無論有無攝像頭或交警,我們都應做到文明出行、遵紀守法、互相禮讓,城市文明要始終“在線”。
創建文明典范城市是我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之后的又一新的任務。這是一項任務,更是不懈的追求。提升斑馬線文明只是城市文明的一小步。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提升文明素養,遵規守矩、文明有禮,形成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合力。